[ 繁体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化纤信息网 >> ·国内纺织 >> 正文

十问温州服装 何以破局重振?

2020年10月19日13:09 【作者:温州市服装商会】     
 【免责声明】本文为外部投稿,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CCF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及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温州男装中国行带来的思考

  这是一篇来自温州市经信局领导的深度好文,

  带给我们对整个行业发展的深入思考。

  温州服装起源早,

  产业基础雄厚,

  然而近几年面临不小的压力和困难,

  此次提出“服装十问”,

  并提出对策建议,

  值得每一位从业者细读。

  温州人时尚产业如何才能赋能温州经济?

  打造“时尚潮都、品质温州”这条路还有多远?

  不管怎样,

  做好服装,

  一直是我们坚定不移奋斗的目标!

  每个人服装人都心系行业发展未来,

  让我们一起鼓与呼!

  有人说:原以为2019年,是服装业的冷冬,然而没想到等待我们的是更加艰难的2020,疫情成为压力的叠加,凸显行业更多困难,市场和产业都存在巨大变数。前三季度,温州服装行业数据并不乐观。

  面对严峻形势,温州服装人主动出击,加快推进服装产业重塑,提振服装企业开拓市场信心,让温州服装走向全国。同时,联动做好“温州G104时尚走廊”宣传推广和《温州时尚产业发展白皮书》发布,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健全产业链供应链经验做法。

  从8月中旬到9月下旬,温州市经信局联合温州市服装商会、温州市服装产业联盟、温州日报报业集团举办“时尚潮都品质温州”温州男装中国行系列活动(郑州、成都、上海站),组团参加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秋季展),通过走访时尚机构、举办主题论坛、现场展示走秀、对接服装商圈、开展市场调研等活动,将温州优质男装带到全国各地,并从中了解服装产业未来走势。

  联动当地温州商会,召开时尚温商座谈会,了解在外温商经营情况,介绍温州服装产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听取他们意见和建议,争取更多项目和业务反哺家乡。当然,此行也引发诸多对温州服装行业“痛点”的思考,现汇成“服装十问”,并提出对策建议。

  01

  一问企业外迁

  近年来,温州“走出去”发展的服装企业不少,不仅是大企业和优质品牌出走,中小企业及品牌也有外寻发展的趋势。麦娇奴、飘蕾、婉甸、依圣、傲丝度等一批优秀女装品牌,从温州起家、抱团前行,在全国形成了良好的知名度,一度是“穿在温州”的“金名片”。但如今,她们中一些迁去上海、杭州、深圳,一些则选择在外地成立设计研发总部,虽然生产依然留在温州,然而随着温州生产成本趋高等原因,还能坚持多久是一个未知数。

  除了女装品牌外,新兴的男装休闲品牌也在“出走”,如JDV在路易诗兰投资后,核心部门搬到了上海;X132前几年就已经全公司搬到杭州。从温州起家,最终为了寻求更好发展机会走向大城市,这些企业的“出走”不仅让人尴尬,更令人倍觉可惜,也削弱了“温州服装”的影响力。

  温州优质服装企业外迁,固然有各地政策吸引原因,但更多是本土产业工人流失、产业链“断链”、专业市场萎缩、生产成本过高、高端人才缺乏,以及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偏低等因素,还有这几年对服装产业的重视程度、产业规划、政策扶持、发展环境等方面存在诸多“变数”。

  对策建议:

  系统性解决服装产业规划、市场、平台、人才、品牌、科技、宣传等问题,减少企业外迁,留住优质资源,招引在外温商回归、反哺家乡,这也是是温州建设时尚潮都、发展国家级时尚智造产业集群的根基所在。

  02

  二问进货首选

  中国行每到一站,我们都去拜访当地经营服装的温州商人,召开时尚温商座谈会,听听在外温商的所想所感。他们大都是从事服装生意10年、20年以上的商家,其中不乏80后、90后。我们希望他们多关注老家服装产业发展,更多选择来温进货、回馈家乡。但他们认为,目前温州除了几个高端商务男装品牌给人印象深刻外,其他梯队品牌似乎没有,缺少大众化男女装品牌,总体给人印象是品牌不多。

  温州服装市场零散不聚集,没有形成规模效应,生产成本高带来产品价格高。人才匮乏,设计风格同类化,订货周期长,产品出货速度慢。近几年来从温州进货的次数逐渐减少,导致合作机会也越来越少。

  我们听到的另一个声音是,广州、杭州服装市场更加成熟,广州依托几个大型服装市场集聚区,产品线丰富,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服装产业区,也是服装二批市场首选进货目标地,尤其是近几年设计前卫,快时尚发展迅速。杭州依托四季青、意法等女装市场四季常青,近年来男装产业亦有快速崛起趋势,特别是余杭区政府依托艺尚小镇平台,以优厚的招商引资政策,吸引众多品牌在当地成立设计总部。而濮院、常熟等地则厚积薄发,通过服装市场规模化运作以及政策扶持,配套产业链发展迅速,小单快反,产品价格优势明显,吸引了大量温州商人。

  我们发现在郑州、成都、上海各大服装专业市场都有一批温商在主导,这些市场无不穿梭着温州人的身影。在外市场温商不再首选温州合作,我们一行深感震惊、感触颇多!如果走出去发展的温商,凭借各地政策扶持的东风,做市场办工厂且逐渐形成气候的话,必然造成在外温商与本地服装人同台竞争。

  对策建议:

  设法让在外温商总部回归、项目回归,至少业务一定要回归,实现内外联动、合作双赢,避免恶性竞争、相互“残杀”,这是我们下步在重构产业链供应链时必须重点关注的。

  本次CHIC秋季展释放出关键趋势导向——快供应。快反快供应依然是服装行业变革的绝对主场。快速打版、快速出货。企业要找到优势品类,做到不可替代。

  03

  三问市场兴衰

  这次中国行,在外温商向我们提出一个疑问,为什么温州企业明知订货制效率不高,却仍实行订货制呢?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温州没有一个相匹配的、庞大的服装市场为企业消化现货,曾经也有不少企业加入现货大军,但最终因产品卖不出堆积仓库而亏了不少钱。常熟等地的企业之所以敢大量备货,最主要原因是因为当地市场帮忙消化现货。

  当前,全国服装专业市场发展格局稳定,已经形成了广州、杭州两大综合性服装专业市场集群;若干个单品类服装市场集群,如常熟男装、织里童装、海宁皮革、深圳原创设计女装、桐乡濮院毛衫等;若干个二批市场,如郑州火车站服装商圈、株洲服装商圈、成都荷花池服装商圈、重庆朝天门服装商圈、上海七浦路商圈等。

  无论是产地市场还是贸易市场,其共同特征是:市场集中,历程久远(20年以上),经营体量大(超百万平方),经营户数多(超2万户以上)。

  温州服装市场体量虽不小,但缺乏长远规划,发展眼光短视,过于分散,各自为战,难以集聚,经营户之间不能联动,无法形成规模效应、拉动产业升级、拓展更大市场、提升品牌影响。

  大家感叹最多的是,曾经以妙果寺服装市场、动力头和西站服装大市场、施水寮男装批发中心、铁井栏童装市场、黄龙商贸城为代表的几大传统服装专业市场与服装行业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温州服装产业黄金时期的兴旺发达。然而,近些年随着城市建设、大拆大整等,传统专业市场逐渐没落消亡,新建专业市场又有待成熟完善,使得温州服装产业在扩大商贸流通、吸引客商集聚、开拓对外市场等方面缺乏优势和竞争力。

  尤其是2018年随着黄龙商贸城拆迁,没有同时规划专业市场去承接,整个面料市场四分五裂,一部分从业人员转行,一部分则搬迁到站南大象城、汇泰电子市场、双屿市场、章华妹市场等,这些市场分散在城市四面八方,给企业采购带来了不少困扰、增加了额外成本。

  对策建议:

  温州当务之急要做大本地服装专业市场。服装市场就像一个空间站,能为城市带来人流,能给产业带来最前沿的时尚资讯,能让企业把握最新产业发展趋势,还能为企业消化现货,同时孵化新的品牌。

  温州应大手笔规划南站、五马等商圈,着眼全市一盘棋,立足服装产业长远发展大计,摒弃各地局部和眼前利益,留足空间,合理布局,切实做大做强服装专业市场。

  04

  四问平台建设

  2019年温州服装规上企业仅203家,而服装企业总数达2731家,还不包括数量庞大的服装个体加工户。随着城市拆迁、建设、发展的脚步加快,大批小微企业没有了生存的土壤,加上规划建设缺失与滞后,众多小微服装企业只能租住厂房甚至民房,混杂在居民区中,带来安全隐患和环保问题,座谈走访中经常听到许多中小微企业诉苦。有企业直言,“我们目前需要的是3000-5000平方的厂房,太大面积一是用不起来,二是贷款压力大,我们很希望有一个专门的小微服装制造园。”而喊了很多年的温州服装小微园,至今依旧不知身在何处,为什么就不能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做一些小微园区?

  对策建议:从三个层面考虑服装产业平台建设。

  一是小微企业园区。这是当前最为紧迫的事,建议对我市服装行业小微园区的需求作一次全面的摸底调查,在此基础上,规划建设一批服装小微企业园区,切实解决服装企业的发展空间问题。

  二是时尚特色小镇。特色小镇是继小微园区后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的另一重要平台,通过推进时尚特色小镇建设,整合服装行业资源,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实现服装制造、研发设计、商贸物流、展示走秀、休闲体验等融合发展。我们考察的郑州新密蜜兰小镇,占地面积2600亩,规划建筑面积达220万平方米,集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办公研发、会展贸易、品牌孵化、商务配套六大功能于一体。此类服装产业小镇的打造,不仅为当地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成为郑州承接服装产业转移的核心优势。

  三是产业综合体。产业综合体是融产业、商务、交流、生活一体,成为产业集聚、人才集聚、商务集聚、信息服务集聚的企业圈和高品质生活圈,从而实现城市经济生活的无缝对接,真正达到“产城人”融合。其主要有两大特征:一是大平台引大企业,二是全产业链集中呈现。这次郑州行,我们考察了新密市产业聚集区,就是按照产业综合体理念,打造中国服装行业创新示范基地,发展千亿级服饰产业集群和服饰交易市场,形成具有服装供应链、服装生产及服装销售链的新型服饰产业高地,成为全国著名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和贸易中心。

  05

  五问人才培引

  温州服装企业外迁最根本原因是人才问题,人才流失是最大“痛点”,是产业链的结构性流失,是整个产业链的丢失。流失的不但是创意设计高端人才,还有生产经营技能人才,是温州服装产业链整体的群象。

  在中国行企业座谈会上,乐清一家裤业工厂老板提到招工难问题,现在他的工人平均工资6800块,与其合作的品牌商一度就很担心这么高的工资会转嫁到产品身上,提高产品成本,这样的担心显然会影响到双方的长期合作。多数企业主反映,近几年随着城市拆迁,日益增加的租房等生活成本,造成温州外来务工人员越来越少。

  时尚设计是服装产业的灵魂,也是服装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但当前温州服装产业整体设计水平仍然不高,温州服装原创品牌太少,缺乏本土创造者、引领者,在外设计师品牌又难以引进,因为温州目前还没有为服装设计人才提供高品质的创意生活集聚社区和相应发展环境氛围。

  在中国行成都站,我们注意到四川十分注重培养本土设计师,相继在本省各大高校开设了一批服装设计相关专业,带动地区形成“人人都是设计师”的创新氛围,非常值得温州学习借鉴。

  对策建议:

  当前,温州已经提出打造千万级常住人口城市,启动实施人才“510计划”,就服装产业人才需求而言,在调查摸底基础上,对结构性人才紧缺可以采取三种不同方式解决:

  (1)抓住“从事‘5+5’产业的人才数量明显增加,制造业从业人员占比达到50%”契机,立足温州本地高校、职院、技校等,采取增设时尚相关专业、校企定向合作办班等形式,加大向服装等时尚产业输送和培训创意设计、技能乃至高技能等人才。也可与河南服装协会对接,借力“巧媳妇”工程,解决当前服装产业专业劳动力缺失问题。

  (2)加大省市级乃至国家级企业设计中心、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以及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示范园区培育,通过打造高能级平台培养、招引时尚创意设计人才乃至高端设计师,留住本土人才。

  (3)考虑到高端设计人才引进难、留住难的现实问题,可以借助上海设界这样巧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创意设计公司大平台,以及他们创新的“科技飞地”“产业飞地”模式,在上海、杭州等地设立“设计飞地”“人才飞地”,也可以利用与上海嘉定区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契机,形成“上海设计+温州智造”区域合作模式。

  06

  六问品牌打造

  一方面,温州时尚产业虽拥有一批全国头部品牌,但缺乏产业区域品牌整合力与凝聚力,导致无法调用区域合力应对全球商业环境变革,也很难在短期内孵化培育世界级时尚消费品牌,推动温州时尚产业形成国家级规模。

  另一方面,温州服装品牌宣传往往局限于品牌企业,忽视了广大中小微企业,导致近些年没有新兴品牌出现,只有第一梯队的高端男装品牌,第二梯队、第三梯队缺失,而传统品牌服装企业对整个产业活力的带动有限,对区域产业链的需求也比较弱,虽然中小微企业未来创牌之路任重道远,但对于服装产业长远发展而言,拥有品牌才有话语权。

  实际上,温州男装精品制造是在国内叫得响的一个特色品类。中国服装协会陈大鹏会长认为,温州有非常多的优质西装制造工厂,中国西装做的最好的就在温州,可以把最优质的资源集成,为国内市场服务,打造中国最好的品牌。温州作为“中国服装时尚定制示范基地”,近几年提出“时尚定制看温州”口号,带动了整个服装产业的联动发展,也符合CHIC秋季展关键趋势导向——定制化。

  定制化生产是将快反供应链真正做到人性化、个性化的一种模式,温州应以“时尚定制”为主线,集聚温州本土名品以及世界温商各类时尚品牌,导入全球时尚定制消费产品业态,逐步形成品牌领先、市场活跃、消费集聚、活动突出、影响力大的长三角国际时尚定制消费商圈。

  对策建议:要象90年代抓“质量立市”一样,鼓励扶持中小微服装企业创牌,大胆叫响自己的品牌。

  结合温州服装产业基础、文化底蕴以及个性化定制等优势,组织温州时尚区域品牌课题研究,健全品牌梯队建设纳入课题内容,探索提升现有区域品牌内涵路径,并通过实体化运营、高端化宣传、集中化亮相,进一步提高温州服装产业知名度、影响力。

  同时更要聚焦“温州男装”这张“金名片”,使之作为温州服装的最大特色发挥出来、影响出去、传播开来,打响“温州男装”、“时尚定制在温州”两大区域品牌,通过发挥区域品牌效应,探索时尚定制规模化、大众化新模式、新业态,走出一条“打响男装、重塑女装、带出童装”的温州服装特色发展之路。

  07

  七问产业集群

  州服装产业总体上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面临国内普遍性的低效率、小规模、散布局等块状经济难题,又缺乏高端产业平台、科技创新平台。还存在产业链“断链”问题,一方面高端设计、工艺创新、新材料等配套产业不足,另一方面传统专业市场萎缩,整体削弱了温州服装原有的产业链优势,上下游链环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对比这次中国行的郑州,我们在服装专业市场、专业劳动力培养方面就存在很大差距。郑州现已形成中国最强、最集中的服装贸易市场体系,拥有全国最多的服装行业从业者,尤其是近年来,河南服装协会一直力推的“巧媳妇工程”,为当地服装产业盘活了大量的人力资源。

  对策建议:

  区域经济竞争,常常落在产业竞争上。未来产业的竞争是整个产业链的竞争,更是产业集群之间的竞争。我们的对策建议就是,温州服装要围绕时尚智造产业集群方向发展,在做大规模、打造平台同时,还要高度重视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和产业联盟机制创新。产业链的协同创新,主要是健全产业链,做强产业链,形成区域产业链集群。做强产业链,一定要结合温州自身实际,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还要有世界眼光,树立全球视野,把服装产业置身于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的大体系中对标谋划,提升温州服装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更要紧靠长三角这个“靠山”,把温州服装产业的优链强链,深度嵌入到长三角时尚产业链之中。温州服装产业联盟已于今年6月30日成立,要重视产业联盟机制创新,完善联盟运行机制,发挥大企业在联盟中的特殊作用、主导力量,探索服装产业联盟实体化运作。产业联盟运作好了,能够实现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赋能,从而加速服装产业集群、产业链集群的培育发展。通过龙头企业尤其是大企业带领产业链中小企业发展,引导中小企业甘为龙头企业做配套,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接单,实现联盟内资源优化配置,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产品议价权和市场竞争力,使得整个产业链上的企业都能够做的更强。“大哥强”带动“小弟强”。

  8

  八问科技创新

  近几年,传统制造业强国纷纷推出一系列“再工业化”国家战略,虽然提出背景有所差异,但均异曲同工地表达了同一主题,即依托数字赋能和智能制造提升本国制造业竞争力。最近,马云在2020线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开幕式上说,在当今巨大的不确定中,数字化的趋势是目前最确定的巨大机遇。以前,数字化只会让一些企业活得更好。但今天,数字化是企业活下去的关键。

  当前,每个企业都必须思考数字化的升级,用数字技术加大研发,降低企业的推广成本、渠道成本、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这次CHIC秋季展的关键趋势导向——数字科技化,就表明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从感知消费到生产设计制造再到营销运营,数字经济将贯穿在生产链全环节,带来产业形态、组织形态的改变。

  因此,数字化带来的新兴技术为解决产业难题带来新工具和新思维,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能够解决过去难以解决的问题,带来整个服装产业效率提升。在制造环节,数字技术引发着生产要素、生产关系和制造方式的变革,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在向内在的柔性和外在的协同转变。数字经济影响的不仅仅是线上销售,而是制造管理供应链等全链条的数字化转型。数字驱动一定是服装企业未来发展的标配。

  对策建议:对温州服装人来说,以前的老路子行不通了,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即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之路。

  温州服装企业要围绕科技创新与时尚创意,加快服装业的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提升文化创意水平,植入更多“瓯”文化元素(包括本土非遗技艺、非遗产品等),加速数字技术、智能制造和产业提升的深度融合,推进材料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有机结合。

  当前,要紧紧抓住实施“千企智能化改造工程”的政策窗口期,广泛发动服装企业参与其中,切实提升温州服装企业整体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再次将温州服装推到国内时尚服装新高地。

  9

  九问宣传造势

  温州人乐于引领时尚、追求时尚、创造时尚、传播时尚,温州是名副其实的制造之城。但现阶段时尚氛围还不浓,离时尚之城还有一定距离。在“温州男装中国行成都站”召开的在川时尚温商座谈会上,四川温州商会执行会长袁建坤说,成都给人的感觉是浪漫,文化底蕴高,通过赵雷的一首歌唱响一座城,这些都是当地政府宣导的结果。与会内外温商认为,温州城市要打造时尚之城,单靠服、鞋产业自身的力量远远不够,需要政府和商会不断的鼓与呼。

  温州城市需要打出多张文化名片,宣传造势,通过明星效应,新生代,千万抖音号,时尚博主等等,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时尚之城打造的队伍中来,为时尚城市造势,为时尚产业赋能,让每一个温州人,包括在外温州人,都能成为时尚温州的代名词和传播者。

  今年,“温州男装中国行”活动获得了很多赞赏的声音,大家普遍认为通过“时尚链接,共创共赢”中国行活动,起到了时尚链接各渠道的资源,内外时尚温商联动,以及政企行业商会(产业联盟)的联动作用。还有不少企业直言温州服装走出去活动来得太迟,如果早几年就开始宣传和带领优质男装企业走出去,到各个城市的服装平台去宣传,那么温州服装的境遇一定和现在不一样。企业家们希望这个活动能持续进行下去,并不断提升格调,不仅是走到服装市场,还要走进各地品牌企业,将时尚秀场、时尚论坛、时尚沙龙等办到全国各地去。

  对策建议:时尚产业发展需要载体和活动支撑。“一座城市发展时尚的最佳方式之一就是举办时尚周”。借鉴国际时尚之都经验,温州时尚产业发展关键在于利用时尚地标,举办有影响力的国际性时尚活动向全球展示温州时尚产品,并依靠时尚传播打响“时尚潮都·品质温州”区域品牌,吸引各类时尚资源形成产业合力。

  一方面,温州要立足自身在轻工产业方面优势资源,紧抓以“上海”为龙头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契机,主动承办长三角全球创意设计大赛时尚生活版块等时尚活动;

  另一方面,要在全球视野下推出温州时尚创意周,提升“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国际时尚消费博览会等的国际化水平,争取成为“永不落幕”的时尚活动与展会。

  通过这些时尚活动、时尚会展,加速吸引全球时尚产业链人才与技术资源向温州汇聚,进一步夯实自身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推动温州优质时尚品牌进行国际展示,深度推进温州时尚企业“二次入世”。

  10

  十问时尚走廊打造

  时尚走廊是时尚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与抓手。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谋划打造温州G104时尚走廊,建设时尚智造设计中心。我们的对策建议就是,应把构筑G104时尚走廊作为温州服装产业更是整个时尚智造产业集群发展的总抓手,做好顶层设计。

  一是编好走廊规划,在完成《温州时尚产业发展白皮书》发布后,尽快完成《温州G104时尚走廊建设规划》编制,同步制定三年行动方案和年度计划,按照今年重在谋划、明年展示亮点、后年初步成型“三步走”思路加以推进,到2025年,将G104时尚走廊建成具有引领性、示范性、带动性和影响力的时尚产业生态圈。

  二是把好发展方向,以“时尚”“智造”作为新一轮发展方向,依托于以服装、鞋革、眼镜为代表的轻工产业集群、全球温商网络资源,推动温州不断加快轻工产业向时尚智造产业升级、轻工之城向国际时尚之都转型。根据《浙江省大都市区建设规划》提出的温州都市区建设“以国际时尚智造为特色的中国民营经济之都”的定位,加快培育国家级时尚智造产业集群,打造“国际化时尚产业创新先行区”。

  三是谋好空间布局,以路为轴、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以G104国道为主轴,明确鹿城、瓯海为两大时尚核心区,划定龙湾、永嘉两大时尚产业带为扩展区,联动瑞安、平阳、苍南、龙港等时尚重点区块为延伸区,通过“两核引领、两带扩展、多点延伸”共同推进“两核两带多点”空间布局,使得G104时尚走廊成为提升温州整体城市能级、展现温州独特城市魅力的时尚地标。

  曾经,温州服装红遍一时,“穿在温州”深入人心。而今,重塑服装产业情怀依旧,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未来,按照时尚潮都、国家级时尚智造产业集群目标,大家一起行动起来,撸起袖子加油干,温州服装定能再创辉煌。

  本文作者:温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苏友灿

  温州市服装商会林章君

  图片来自:温州市服装商会陈秘书长朋友圈


标签:温州 服装
[0]
[0]
相关资讯
历史资讯
 >> 关闭窗口<<